2013年6月9日 星期日

2013 重遊阿朗壹古道 (點圖可放大)

氣候,非常炎熱。揹著 2 公升的水附加簡單中餐還有避免缺乏電解質的 Fin 一瓶,就出發了。
原本只想說可能有十幾個人,沒想到揪著揪著居然就變成了一個足足有 37 人的團。

有了智慧型手機,可以記錄的東西又多了一項。以前要靠軌跡定位器才能紀錄的東西,現在用手機內建的 GPS,搭上某些 APP,就能夠記錄一些數據,增加行程結束後的樂趣。

順便介紹一下,用來作為運動紀錄的 APP 為 Edomondo,在主要的手機平台系統下皆可免費下載。


路線簡介:

阿朗壹古道,又稱阿塱壹古道,為清代琅嶠卑南道(今屏東縣恆春至臺東縣卑南)的其中一段,是台灣現存的古道之一。它位於省道台26線尾端,台東縣達仁鄉南田村至屏東縣牡丹鄉旭海村之間,南北向,東臨太平洋,鄰近區域保存了台灣少數僅存的海岸原始森林。

一早五點左右出門,騎著機車前往集合點路上,看到太陽剛要出來,小小的染紅了雲彩,趕緊停到安全的路邊,先來一張記錄 :)


這張則是搭遊覽車路上拍的,這時候大家還生龍活虎的在聊天吃東西看風景,然後就下雨了,使得許多人開始擔心等一下的路程。我雖然早有準備雨衣,不過基本上我壓根兒沒想過阿朗壹那邊有下雨的可能性XD


果然,過沒多久,雨過天晴。(依舊是在遊覽車上拍的)


走在南迴的路上,因為遊覽車本身就龐大,加上路線崎嶇,不少人這時候已經暈的說不出話來了。話說我從小也是暈車體質,不過似乎自從遊覽車少了那種柴油味之後,就好了 !?


下了南迴,剛好有一間全家便利商店,當然司機大哥就停在這邊讓大家享用最後一個洗手間還有補充物資。


這張和上面其實是同一個地點,只是... 就不能透漏哪邊拍的了XD


抵達了出發點,大家陸續下車,馬上體驗到了大太陽的威力。


大家圍繞在解說員賴兄周圍,聽著今天的行程規劃、講解還有宣導。

來玩很好,紀念很好,帶走你的記憶,但請不要帶走一草一木。


不光是講,當然也要開始走,三兩成群的就一邊閒聊一邊出發了。



第一個介紹的東西,"硬頁岩",是輕度的變質岩,不像一般原住民部落看到的板狀頁岩,沒有明顯的劈理。風化之後會變得像是破碎的木炭小塊一樣。就是上面賴導遊蹲著的地面上,滿佈地面的都是風化中的硬頁岩。


至於上面這片有草卻沒樹的山坡,則因為是迎風面,因為 "風剪樹" 的關係,有樹木長出來就會被風剪掉,所以只剩下較矮小的植物。


路邊的某植物 (林投),是恆春半島海邊常見的植物,葉子富含蠟質,枯掉的葉子會纏繞在旁邊且不剝落,等著焚風下來的時候,起火燃燒,然後侵略旁邊的異種植物的地盤。


中間看到的是乾枯的"塔瓦溪",原名稱是台語的"豆子溪",後來取諧音就成了塔瓦溪。屬於沒口溪的一種。有水的時候,溪水會蔓延到海岸旁,但是由於後端海岸較高,因此表面上看來無法流出去,等到颱風季節風雨較多的時候,溪水則會把出口沖開,成為真正流出太平洋的溪流,而到了旱季的時候,海洋又會將海岸堆高,阻止溪水的流出,是活著的海岸線。(我們去的這個時候是完全乾掉的旱季呢,直接看到河床)


往西邊看過去,這一整片就是塔瓦溪的河床。


這個時候,就用自己的影子紀錄一下吧,目前位於塔瓦溪河床上,左手邊是台東,右手邊是屏東,正巧站在交界線上~~


之後大家繼續趕路,然後就到了第一個關卡,確認身分還有人數,畢竟後續的就是自然保留區了,隨意闖入可是要罰款的。(話說上一次來的時候還不是自然保留區XD)


濱刺麥...不僅僅是果實看起來很刺人,葉片也非常刺人,就算身穿牛仔褲,也是不堪其擾XD


圖片正中央這個應該很多人就有印象了,是 "林投",台灣也因為某故事,導致這個植物大大的出名。果實的形狀遠遠看起來有點像鳳梨。


恆春月桃及其果實。月桃葉在南部似乎也會被拿來包粽子。在野外的時候,如果缺水杯,其實也能拿這種葉子卷一卷後去裝水飲用。


手上這些則是解說員示範拿給我們看的,月桃的種子,俗稱口味兒。似乎某些人小時候有當零食吃過。

接著就從非鋪裝路面,開始進入到今天的重頭戲海岸線了...


一大堆被海浪打的圓滾滾的鵝卵石,其中有些因成分不一,而有特殊的顏色或紋理。圖片這顆就是吃鐵長大的。


走著走著,對面有人過來了,原來是從另一邊出發的人員,已經走完全程,快要結束了。根據賴兄的說法,他們應該是早上五、六點左右就出發了。

從這張還有下面的照片,可以看到鵝卵石海岸很具層次感的排列,向解說員求證之後,果然是因為潮水高低的關係,帶走(鋪上)不一樣高度的石頭,就像階梯一樣呢~~


海邊浪花一覽,旁邊的大石頭則原本是附著在岸邊。因風化崩落或軍事因素炸毀的。

此時你若停下腳步,仔細聆聽,不僅僅是風吹草動,也能聽到鵝卵石被海水拍打滾動產生咕嚕咕嚕地滾動聲,十分生動有趣...


準備要開始爬升,先讓大家坐下休息喝些水。


畫面看到的就是等下要挑戰的爬坡,之前只有單純的繩子攀爬,因為規劃為自然保留區,加上安全因素,所以在去年封山進行改造,利用漂流木一類將階梯搭造起來。看起來比起我第一次來的時候簡單許多?


接著大家就陸續排隊準備爬升了。這時候的我,當然就是搶先上去,才能看到各式各樣的表情 ^^"



抬頭一望無盡的階梯,一階的高度大概是平常樓梯的兩倍,所以爬起來並不會比沒階梯的狀態輕鬆,只是相對安全而已。


大家陸續地爬,說不累人是騙人的,就我的感受,比起沒階梯還難爬,沒辦法控制自己的步伐節奏。


雖然我們不是 15 人小隊,不過 "一坪海岸線" 還是成功取得了 (有幾個人看得懂這個梗呢@@")


休息處?不,這只是爬了一半的階梯,趁著有平台,喘一下氣。


階梯爬完了,體力也花掉一堆了,有帶雨傘遮陽其實真的是不錯的決定,雖然我不怕曬,只要有適當的水分就好。

旁邊的定位點似乎正訴說著 "在這樣的天氣你還來走這,你87" 這樣的耳語。


賊船都上了,也沒有回頭這個選項了 (雖然我自己是自願來的,沒有賊船之說)


一直在階梯結束點等後面的人陸續上來,往南邊一看,大家陸續前往中間最大的休息點前進,照片中就是這段路線的最高點,好像海拔一百四十幾公尺吧。

也就是說,我們在短短的距離內,爬升了大概 45 層樓左右。


往東邊一看,可以看到雲朵底下隱約有什麼東西?沒錯,是蘭嶼... 因為能見度不夠高,所以沒能看到綠島,真是可惜了些。


背對太平洋,來張合照。


同上。


接續下去的路程。


來到了下一個點,也就是最主要的休息點 "觀音鼻"

往海邊看下去,若是漲潮時機,則有機會看到綠蠵龜在下面,不過當日行程正好是退潮,無緣會面。


全團年紀最小的挑戰者,九歲,體力一下子就耗盡,但是休息不到五分鐘就馬上充電完畢,看圖片就知道電力滿滿。


大家陸續吃補給品,我則是背包內的兩塊麵包拿出來啃掉。許多人沒啥食慾,不過我倒是挺普通的就吃掉了,還順便感謝同行的其他夥伴分了一些水果給我。

上面這張是碰巧抓到的鏡頭,回到家才發現我有抓到這張,閃的呢~~


過了觀音鼻,繼續走下去,爬山路線結束了又來了個 70 度的陡下坡,這邊也建造好了木梯,能很安全的走下去,不過前前後後還是有幾個人不小心滑倒。


走到下面才知道原來這個被命名為好漢坡了。


陸續的,不論是否好漢,都走下來了。


路邊可見的板岩,這麼漂亮的露頭真的不常見。


靠近一看,就像千層糕一樣,很有趣的結構。


接下來就陸又在海岸上行走,偶爾爬上爬下。


阿朗壹古道的"軍艦岩",因為今天行走的時間是退潮時間,所以不會碰到海水,不然應該除了軍艦岩以外,其他都會被海水蓋過。


休息時間。


然後又繼續走(攀爬)


中間當然不忘繼續講解,圖中看到的是"海埔姜",也是海岸常見的第一線植物。似乎有治療胃痛的功效。葉子聞起來也的確有那麼一點中藥的味道呢~~


繼續記錄,沒想到不知不覺就到了 082,到底中間我錯過了幾塊標點啊XD


小小小水流,連溪都算不上,寬度不到 20 公分。


自然保留區結束,接下來要穿越一段私人土地,往旭海方向前進。


路邊的小溪,因為旱季的關係,水量急遽減少。


和上面那張圖其實是同一個地方,據說上星期,我們休息的地方是滿滿的溪水,可以泡腳休息一下,不過如今缺水,整個是乾的,也沒得玩水XD


總是有人愛開玩笑,有阿朗壹,那麼是否有阿朗二呢?很厲害的,導遊把阿朗二還有阿朗三都報給我們看了,眼尖的你,有沒有發現圖片中的 "2" 呢?那是在地層逐漸成形的時候,受到外力影響,因高熱高壓而液化折曲造成,實際上地層並沒有斷裂,只是變形。這種現象稱為"崩移折曲"。


隨著大家體力的衰退,休息的頻率也越來越高,也順便等等落後的人,避免隊伍長度過長,也是整隊的方式之一。


最後完全進入了羊腸小道內,雙邊都有植物,雖然陽光仍然直射,但是物色植物們也幫忙吸收掉了不少的熱量。

隨手抬頭一拍,紀錄一下太陽~


走完到了旭海後,發現海巡署這邊也新增了一個有趣的證書,只要人往板子後面一站,拍張照,證書就出來了XD

大家也陸續在那邊拍了好幾張。

就這樣,含休息走了五個小時左右,終於把這 8 公里的路線走完了 (雖然手機 GPS 只定到了 7.35 km 就是了)

後來大家在終點的小吃部買了些飲料,解決一下生理需求後,就與解說員分開,搭上遊覽車回程了,上車不到半小時,大概就都躺平了,我偷拍的照片就不放在這上面了^^"



再訪阿朗壹古道,圓滿完成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